简体版 繁体版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走遍天涯

199 世界盡頭 女皇博物館珍藏關帝寶物

2023-09-15

 

澳大利亞最南端的塔斯馬尼亞島,被稱為“世界盡頭”。從這兒再向南,就是冰雪覆蓋的南極大陸了。


1 “世界尽头”塔斯马尼亚首府霍巴特.JPG

“世界盡頭”塔斯馬尼亞首府霍巴特


2015年深秋,我和兒子朱墨一起飛往塔斯馬尼亞,降落在州府所在地霍巴特機場。說來也巧,到機場迎接的小夥子,居然名叫趙雲!一見面,我們以“子龍”相稱,大家如老朋友會面一般。


2 鲜花簇拥的塔斯马尼亚女皇博物馆.JPG

鮮花簇擁的塔斯馬尼亞女皇博物館


霍巴特在塔島的最南端。趙雲駕著越野愛車,帶我們直奔塔斯馬尼亞最北端的城市朗塞斯頓。從南向北,沿途都是純淨的高原谷地,陡峭的海灣和一脈壓一脈的雪白浪濤,自由伸展的公路兩旁,處處散落著不知名的豔麗的野花兒。山嵐間一處處村落原始古樸,眼似在畫中,心似在夢中。


3 塔斯马尼亚女皇博物馆关帝庙供奉的关公.JPG

塔斯馬尼亞女皇博物館關帝廟供奉的關公


朗塞斯頓,被群山環繞著。維多利亞女皇博物館,坐落在山間谷地一處高坡之上,四周鮮花簇擁。朱正明父子倆帶著剛剛出版的《走遍天下訪關聖》專著,帶著水晶關帝像,帶著西藏關公唐卡,在趙雲的引導下,輕輕走進博物館。

聽說從遙遠的中國大陸來了關公文化學者,博物館帥氣的Pauline先生和熱情的Aayon小姐滿面春風地迎了上來。在他們的引導下,我們來到博物館左側大堂,這兒居然有一家完整的關帝廟,珍藏著早年華人淘金創業時的關帝廟系列文物,更有端坐在金色神龕中的關老爺。


4 塔斯马尼亚女皇博物馆珍藏的百年前关帝庙珍贵文物.JPG

塔斯馬尼亞女皇博物館珍藏的百年前關帝廟珍貴文物


在關帝廟山門前,朱正明父子向博物館贈送了剛剛出版的《走遍天下訪關聖》專著和《世界關帝文化》光碟,講述了島外的關帝文化發展狀況,並深深感謝塔斯馬尼亞政府悉心保存了百餘年前華人先賢遺留的關帝珍貴文物。

塔斯馬尼亞島(Tasmania)漂浮在墨爾本南部240公里的大海上,與南極洲隔洋相望。島的東邊,是太平洋,島的西邊,就是印度洋了。這兒被稱為“假日之州”、“澳大利亞的新西蘭”、“世界的盡頭”,是全世界最美的島嶼之一。島上有個“錫龍蹤跡”遺址群,展示著早期華人開拓者留下的文化遺跡。博物館內的關帝廟,就是錫龍蹤跡的重要內容。


5 塔斯马尼亚维多利亚女皇关帝庙留存的清代关帝庙精美木雕.JPG

塔斯馬尼亞維多利亞女皇關帝廟留存的清代關帝廟精美木雕


看護關帝廟的巴勒特先生,是塔斯馬尼亞州朗塞斯頓女皇博物館的高級顧問,還是研究中國勞工在塔斯馬尼亞州的歷史專家。他深情講述了一個多世紀以前,中國錫礦工人在塔斯馬尼亞當勞工的往事:中國人聚居在韋爾德伯勒(Weldborough)和巴裏巴爾迪(Baribaldi)。遠涉重洋背井離鄉的中國勞工,長時間花在勞作及解決語言障礙上,他們的生活局限在家鄉人的圈子裏,建立了中國式的關帝小殿堂,以聚集鄉親,凝聚鄉情,解思念家鄉之苦。

史料載,1874年,一個叫喬治貝爾的人在塔斯馬尼亞島的東北部發現了錫。由於開採環境惡劣,當地的歐洲裔礦主開始引進中國勞工。他們選擇中國人,是因為中國人有經驗,講合作,守規則,而且勞務費低。他們大部分來自廣東。10年之後,華人勞工達到千人,成為最大的非歐洲裔開發者群體。他們開挖的都是小貧礦,而且位置偏遠。華人的勤勞聰明才智,給當地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6 塔斯马尼亚维多利亚女皇博物馆关帝庙金匾.JPG

塔斯馬尼亞維多利亞女皇博物館關帝廟金匾


十九世紀90年代,錫價開始下降,表層錫礦開採得差不多了,一些財力雄厚的大公司帶來機械,中國勞工的傳統開採法派不上用場了。於是,中國勞工陸續離開這個地區。一些人散落在島上種菜洗衣,一些人跨過海灣,到澳大利亞大陸,有的回到了中國。許多財力微薄,無依無靠的勞工,只有在這“世界盡頭”終老。

中國人離開後,塔斯馬尼亞東北部一些村鎮變得冷清甚至荒蕪。到了20世紀30年代初,只有一個中國人留在韋爾德伯勒看守關帝廟,他叫HeeJarm,年歲已高,終日期盼回到中國家鄉。1930年,他來到朗塞斯頓,請求市政廳接受這座廟宇。於是,廟殿搬進了女皇博物館。


7 在塔斯马尼亚女皇博物馆,朱正明向管理人员Pauline(左二)、Aayon(左三)讲述世界关帝文化.JPG

在塔斯馬尼亞女皇博物館,朱正明向管理人員Pauline(左二)、Aayon(左三)講述世界關帝文化


博物館管理人員介紹,現在,經常有當地人來朝拜關公,香火一直不斷。管理人員還透露,有人想出幾百萬元澳幣把廟殿文物買走,博物館沒有理會。 

真要感激塔斯馬尼亞政府,珍惜澳大利亞國家的發展歷史,珍惜中國勞工的創業艱辛,珍惜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更珍惜中華關公文化曾經在世界盡頭的傳播!博物館關帝廟雖然占地不大,但關帝廟文物都按原有格局陳列著:山門兩側,黃底黑字的楹聯格外醒目:“關聖忠義傳漢土,帝君仁勇護神州”,“聖澤同沾”匾額懸於山門之上。進山門,紅底金字的“義冠古今”,“忠昭日月”楹聯,豎立在關帝廟大殿兩旁,上懸“塞乎天地”金匾。大殿約50多平方米,正中的關帝神龕格外醒目,大紅底座,金黃香案,身著帝裝的關老爺端坐其中,關平周倉守護兩側。殿內,佈滿珍貴文物:紅底金字的關帝廟匾額,關聖帝君帥旗,精緻的六面紫檀貼花燈籠,銅鑄鍍金青龍偃月刀,“萬邦和協”錦鍛屏,“義重河山”金匾額,有板有眼的十八般兵器排列有序。大殿外寬敞的走道兩側,展示著珍貴的鼓樂香爐等祭祀用品,張貼著中國錫礦工人在塔斯馬尼亞的簡介,還有一些歷史圖片。巴勒特介紹說,經專家考證,這些文物之精美,難在他處找到。


8 在”世界尽头“塔斯马尼亚,朱正明父子向着南极挥手.JPG

在”世界盡頭“塔斯馬尼亞,朱正明父子向著南極揮手


遙想百年之前,華人勞工請能工巧匠在廣東家鄉精心製作了這些關帝廟物件。在中國海岸起航之時,一定是鞭炮轟鳴,鑼鼓喧天的歡送。留駐家鄉的親人們,送往世界盡頭的,是關帝香火,是鄉人們對親人的祝福,對親人的思念,對親人的期盼! 

據介紹,當年的華人村落裏,關帝廟就建在一處景觀優美的開闊草坪。這個千名礦工聚集的地方,曾建造三處關帝廟。關帝的忠義,在海外就意味著對故土的懷念,對家人的忠誠,意味著肝膽相照精誠合作。    

幾年前,塔斯馬尼亞州籌畫追尋“錫龍”蹤跡,以開發旅遊,促進社區建設,並希望以此加強同中國的經貿。10年前,澳大利亞聯邦總理霍華德親自宣佈向該計畫提供政府資助200多萬澳元,他說:“這個專案將鼓勵澳大利亞和國際遊客到澳大利亞的鄉村,瞭解澳大利亞的遺產和同中國的文化聯繫。這一計畫也得到了包括塔斯馬尼亞大學和林業部門等50多家機構的支持。”

有人說,在塔斯馬尼亞,空氣純淨得都想把肺掏出來洗洗。白天,馳騁在空無一人的原始曠野,抬頭仰望羊群般舒卷的雲朵,躺在草地上看眼前孔雀開屏,閉上眼聞聞繁花的馨香。晚上,親友圍坐在篝火旁享用野趣晚餐,伸手能抓一把閃亮的星星……這就是塔斯馬尼亞。

(詳見朱正明先生《走遍天涯訪關公》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