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惠子姑娘和她弟弟引導下,我們在古色古香的關帝殿堂久久駐足。墨爾本四邑會館關帝廟,始建於清鹹豐六年(1856年),是澳洲第一座由華人建造的大型廟殿。華僑遠離家園,倍受種族迫害,整日生活在恐怖之中。他們需要一尊神來慰藉自己的心靈,保護自己的生命財產安全。被塑造成萬能之神的關公,自然成為華僑心中的保護神。墨爾本四邑關帝廟,就是適應華僑這種信仰建造起來的。
墨爾本四邑關帝廟外景
四邑關帝廟始建於1856年(清鹹豐六年),坐落在墨爾本埃莫拉爾德山,是木結構的小神廟,設施十分簡陋,被四邑鄉親稱為“廟仔”。1864年,廟仔已不能滿足四邑鄉親。經過一年多的籌建,1866年10月,四邑會館關帝廟建成。關帝廟坐落在墨爾本南區76-80 RAGLAN STREET,大殿為兩層建築,大門上書“四邑會館”,由著名書法家張之翰書於清同治五年(1866年),正門兩側對聯氣勢恢弘:正氣長留宇宙,丹心直貫古今。步入關帝廟,一面圓形鏡子進入視線,俗稱“照妖鏡”,據說有鎮邪作用。進門正面即是木雕花罩屏門,門後為前殿,是人們拜神之地。大殿用三對支柱分為三進,三組木雕神案,正中是關帝神龕,關帝威風凜凜,讓人敬而生畏。上方高懸“關聖帝君”牌匾,再上方,懸三塊匾額:伏魔殿、至大至剛、允文允武。大殿內,匾額眾多,細數,竟有50多塊,如聖恩廣被、佑我群生、精忠義勇、協和萬邦、澤及海隅。大殿木柱上的對聯,謳歌關帝品德,表達了四邑崇敬之情:萬古英雄存大義,千秋德澤惠群生;銀海茫茫水陸平安同沾帝德,金山壘壘財源振共沐神靈。這些,都是四邑內外僑領在清鹹豐、同治、光緒年間造立的。
墨爾本四邑關帝廟供奉的關公
2003年6月15日,會館在關帝廟財星宮一側新建觀音閣。消息傳開,四邑鄉親和遠近香客紛紛解囊捐款捐物。
海內外華人青年在墨爾本四邑關帝廟上香,左為慧子姑娘
關帝廟中堂右側是華僑義祠,關帝廟司祝 何明先生告訴我,這裏安放著8000多位先賢牌位,是當年采金華工和各路華商辛苦一生為自己選定的天堂寶地。遙想當年,這些熱血青年懷揣關帝香火漂洋過海,寄身異國勤奮勞作,生時追隨關公忠義精神,死後依傍關帝慈善神靈,如回歸故土一般寧靜安祥!據墨爾本僑領介紹,2002年7月28日上午11時,會館為新義祠落成啟用隆重慶典,數百名四邑鄉親參加。聯邦國會議員陳之彬、墨爾本市長蘇震西,中國駐墨爾本總領事田俊亭、澳洲洪門民治黨盟長雷謙光、四邑會館總理雷惠彭等到場祝賀。
朱墨(左一)、朱正明(左二)在墨爾本四邑關帝廟贈送《走遍天下訪關聖》專著,右二為慧子姑娘
1980年,四邑會館對126年曆史的章程全面修訂,在宗旨中增加了“集成先賢之志,敬仰關聖帝君忠義仁勇精神”,“期望新生後代皆有祖國文化之認識”,強調會館要傳承中華優秀文化,培養華人新生代對祖國文化的認同。在百餘年的經驗總結裏,除了團結奉獻,創新民主,更有“弘揚以關帝文化為核心的中華傳統文化,宣導忠義仁勇的關帝精神,這是最重要的思想與文化保證”。
澳大利亞墨爾本四邑關帝廟匾額
僑領梅偉強介紹,關帝文化體現了四種精神,這就是忠誠、信義、仁智、勇武。這四種精神蘊涵著中華民族文化的倫理、道德和理想。華僑將關帝文化傳入僑居國,從而為中華文化在海外的傳播及僑居國多元文化的形成做出了歷史性貢獻。
澳大利亞墨爾本四邑關帝廟匾額“佑我往還”
墨爾本淘金華人先賢的牌位,擺放在關帝殿一側的義堂
歷史跨越到新的世紀。2004年6月,澳大利亞迎來四邑會館成立150周年的日子。澳洲聯邦總理霍華德,前聯邦反對黨領袖祁連,中國駐墨爾本總領事田俊亭發來熱情洋溢的賀電。此時,關帝廟已形成廟宇群,廟前的花園,已經花繁葉茂,綠蔭蔥蔥。大殿外觀是西式樓房,內部卻是地地道道的中式廟殿。廟堂一切陳設,如對聯牌匾、神龕木刻、香案爐鼎、梁柱石獅,都是從中國選購,從北太平洋遠航到南太平洋。現在,港澳臺海外關帝廟,已經成為華僑華人思念故土、祭拜先賢、相互幫助、凝聚力量的“加油站”。
(詳見朱正明先生《走遍天涯訪關公》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