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麵,我們看看古今中外的大家,對生與死的精闢論述:
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思想家司馬遷(前140~不可考)說,“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這位被皇帝以殘酷宮刑羞辱的士大夫,是一位頂天立地的大丈夫,受到奇恥大辱之時,他頑強地活了下來,發憤寫下了流傳後世的《史記》,司馬遷精神,在中華史冊上,比泰山還重!
挪威雕塑家古斯塔夫·維格蘭gustav vige6land銅像
有“千古才女”美譽的宋代詞人李清照(1084—1155年),有一句震撼人心詩句,被後世傳誦: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這位孔夫子的老鄉,出生於書香門第,在良好的生活環境中打下了厚實的文學基礎,出嫁後,與夫君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金兵入據中原,她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多悲歎身世,情調感傷,卻又慷慨激昂,在中華文學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挪威生死雕塑園大型銅雕 (2)
晚清政治戰略家曾國藩先生(1811-1872年)給好友書寫了這樣一幅挽聯: “生死何奇,且完卻一生忠孝;哀榮畢備,只益增九陛憂勞。”這位被蔣介石先生稱為“國人精神之典範”的曾公,被左宗棠先生評價為“謀國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輔;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期無負平生。”被李鴻章先生評價為“師事近三十年,薪盡火傳,築室忝為門生長;威名震九萬裏,內安外攘,曠世難逢天下才。”
中國近代著名政治思想家、維新派人士譚嗣同先生(西元1865-1898)在獄中寫下了豪放的詩句: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挪威生死雕塑園《托舉》
曾當選為全國政協副主席、被中國國務院授予“人民作家”榮譽稱號的巴金先生說: “寒冷寂寞的生,卻不如轟轟烈烈的死。”
我們的開國領袖毛澤東,有大無畏的英雄主義生死觀。毛澤東在一位燒炭的紅軍戰士追思會上說:“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毛澤東時時刻刻想著人民,走進北京中南海,迎面是一個巨大屏風,上面是毛澤東親手書寫的“為人民服務”五個大字。今天,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講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走遍天涯海角,回望浩瀚雲天,最最溫馨時刻,陪伴母親身邊。圖為本文作者和母親
放眼世界,異國哲人先賢對生死也有豪放論述。古羅馬皇帝奧勒利烏斯(西元121~180)說,“人不應當害怕死亡,他所應害怕的是未曾真正地活著。”印度詩人、哲學家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1861年—1941年)說: “要使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俄羅斯著名作家、哲學家車爾尼雪夫斯基(1828—1889年)說: “生命,如果跟時代的崇高責任聯繫在⼀起,你就會感到它永垂不朽。”日本當代作家村上春樹(1949年-)說: “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作為生的⼀部分永存。”
遙想1800年前,關公大義失荊州,退守當陽麥城。麥城被圍,糧草殆盡,又無救兵。危難之際,東吳派諸葛瑾來勸降,被關公嚴辭拒絕:“城若破,有死而已。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身雖殞,名可垂於竹帛也!”這1800年前的凜然正氣,千古悲壯,正是英雄豪傑大丈夫的生死觀。千百年來,十六位帝王為關公禦旨加封,使其晉升為王,再晉升為帝,再晉升為聖,成為世人尊崇的財神、武聖、關聖大帝……
(詳見朱正明先生《走遍天涯訪關公》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