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名家風采

關公故裡:關新剛30年潛心傳承關帝文化

 

世界關公文化網消息: 2022年早春,中國大陸新冠疫情此起彼伏。人們用微信傳遞資訊,已成為習慣。        

長江南岸朱正明,給黃河東岸關新剛發出一條資訊: 《世界關公文化網》開辦15年來,「名家風采」欄目已推出10多位突出貢獻人物。關公故鄉已發出四位: 王大高、孟海生、衛龍、宋潔。下一位,擬編發您的人物專訪……    

於是,黃河東岸的文字素材,源源不斷傳到長江南岸。


1 2021年7月,關新剛會長在长沙关山古镇“关公精神与湖湘文化”研讨会上发言.jpg

2021年7月,關新剛會長在長沙關山古鎮“關公精神與湖湘文化”研討會上發言


關新剛說: 「我命好,是因為我降世在關公故裏西古村。這個村的關姓之族,是東漢末年從聖祖關公家鄉常平村遷徙而來。    

「正因為舉族遷徙,使得常平村至今尚無關氏後裔;正因為此次遷徙,使得西古村成了關公後裔聚集地。每當我參與關公文化相關活動時,『關公故裏關公第68代後裔』 的特殊身份,使我感到無比幸運和自豪,也給了我更大的生活空間和人生舞臺。」    

關新剛說: 「我命好,是因為我總沾著聖祖威名的榮光。1993年7月,我以運城市關氏後裔聯誼會的名義參與關公研究會、關公基金會聯合發起的關公誕辰紀念活動。1995年7月關公誕辰活動期間,組織上就以『關公後裔要到關公家鄉任職主政』的緣由,將我從鹽湖區委宣傳部提拔到原常平鄉擔任黨委書記兼鄉長,那年我才36歲。」    

運城市常平鄉政府,就在常平村關帝家廟對面。關公後裔的一份情懷,使關新剛去關帝家廟就像回到了久別老家。在這裡,關新剛帶領眾人經過一番努力,1998年常平鄉「關帝誕辰千年大祭」盛典活動,由原來的鄉政府主辦,提升至山西省旅遊局、宗教局主辦,時任常務副省長到會講話,臺灣道教協會、山西晉中大羅宮道教藝術團百餘人現場頂禮膜拜。該活動首次採用貢品祭祀,恭讀《祭文》,祈福法會和樂舞告祭等仿古祭祀形式。    

2011年5月,關新剛從鹽湖區文化局領導崗位上內退後,在謙讓中受聘的各種顧問和會長等職,少說也有十多家。關新剛說,「我知道,這不是自身才華多麽優秀和卓越,而是因為我有著『關公後裔』的特別桂冠和花環。」

 

竭力尋蹤,理清關公後裔的歷史脈絡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關新剛出生在運城市鹽湖區北相鎮西古村,為關公第68代嫡孫。


2 左起 關新剛會長、文化學者朱正明、河北保定市政協原文史辦主任田福生在河南洛陽關帝古林.JPG

左起 關新剛會長、文化學者朱正明、河北保定市政協原文史辦主任田福生在河南洛陽關帝古林


與常平村相距35公裏的關公後裔西古村,現有1800餘人,4個居民組,80%為關姓。海內外信眾嘉賓來運城遊關廟、拜關帝時,往往不客氣地詢問:關公後裔避難遷徙是否真實?關公嫡孫是否有假?為給遊客有個肯定答復,給歷史有個明確交代,關新剛下大決心查找依據,讓史料證實,讓事實說話。    

在許多史料叢書中,幸好《山西通誌》《解州州誌》《安邑縣誌》,以及《關公世系考證》《關帝明聖真經》《關聖帝君聖跡圖誌》《解梁關帝誌》等書查到了記載或佐證。古河東關公後裔避難遷徙事實,基本弄清。  

《安邑縣誌卷十二•古跡記》中記載:「關帝後裔由解梁移居本邑古村,前清世襲五經博士,裏名崇關,豁免差役,以示崇異。」《山西通誌》也記載:「聖裔遷居之原因,則以帝遠祖關龍逄在本邑,又帝後嗣關朗亦葬於古村西北高原。現今古村有關氏宗廟,始祖祀關龍逄,次祀帝祖、父及帝本身與帝子孫並關朗、關播雲,惟帝廟與祖墳仍在解梁。」    

基本弄清古河東關帝後裔遷居本邑古村的同時,對關姓始祖夏末時期「忠諫第一人」關龍逄、關公第八世嫡孫南北朝北魏時期著名易學大師先祖關朗等,也有了初步的瞭解。關新剛協同有關人員,奔赴運城鹽湖安邑村、河南靈寶幽谷關鎮孟村、山西陽泉關家峪村三處關龍逄墓塚,運城鹽湖西古村、山西襄汾北關村兩處關朗墓地,進行實地考證。與各地關姓同族取得聯系,查閱各地《關氏族譜》,尋找有價值的資料資訊,編纂出《忠諫關龍逄》和《易學大師關朗》兩本圖書。


3 關新剛會長在山西大同古城关帝庙祭拜.jpg

關新剛會長在山西大同古城關帝廟祭拜


2012年2月,關新剛接受家鄉邀請,牽頭組織人員對村裏清雍正九年(1731年)、同治九年(1870年)兩次重修的古籍《關氏族譜》進行添續編修。他經常比內退前上班還要忙,往往淩晨一兩點還不睡覺。曾經有兩個夜晚,關新剛趴在電腦桌前一直睡到天亮。還有一次睡覺前忘了保存就關了電腦,結果前功盡棄,只有第二天從頭再來。    

古籍《族譜》排版復雜,校對難度大,年近六旬的關新剛為校對準確方便,下大苦心學會了「方正飛騰」排版軟件的操作。經過兩年多努力,數十次修改,近半年的入戶核對,終將關公故裏聖裔莊•西古村《關氏族譜》付梓印刷,並贈送給全村400餘戶村民。    

關新剛編修家鄉族譜,沒有任何報酬,個人墊資5萬餘元。西古村《關氏族譜》屬古籍版本,23萬餘字,涵蓋新修族譜、宗族遷徙、史載名人、村情民史、史料采擷、遺跡選載、聖祖厚德、家風傳承等內容。中國社科院研究員胡小偉執筆譜《序》。    

西古村關帝後裔《關氏族譜》,可以說是一幅記述關姓之族3700餘年繁衍生息的歷史長卷;一份承載關公嫡孫1800餘年沈浮興衰的文化遺產;一道歷代皇帝先後五次為其頒旨禦賜的變遷軌跡;一本數世珍藏代代相傳的譜序之源。    

關帝後裔宗族尋蹤,應當是關公文化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項內容。誅不知,關帝宗族是一個歷史上曾出現過「三個時期慘遭殊滅,兩個朝代風光榮耀」的特殊氏族。他們微笑中含有淚水,榮耀中飽經艱辛。他們的榮耀與艱辛並存、風光與失意同在的「家族史」,猶如一軸歷盡滄桑、飽經風霜的歷史畫卷。這幅畫卷,既是真實的歷史展現,又是珍貴的文化遺產。

據此,關新剛撰寫了長約4000餘字的《關聖氏族與關公文化》發表於《運城日報》,還撰寫了《運城,華夏關姓族人的祖藉》《鹽湖區西古村關帝聖裔源流》《關公後裔在北相西古》《西古村曾名聖裔莊》《河東乃關姓祖籍之根》《西古村關公嫡孫「關氏族譜」問世》《關公嫡孫辨析說解》《西古村關公聖裔鑼鼓隊尋蹤》《關聖氏族的榮耀與艱辛》等,發表在黃河兩岸的報刊雜誌。    

 

悉力傳承關公忠義仁勇誠信精神    

2011年5月,時年52歲的關新剛,按照當地幹部任職政策,從鹽湖區文化局局長崗位退居二線。離職後,關新剛基本放棄了原先牽頭組建的運城市關氏後裔聯誼會工作,成立了以弘揚關公文化為主的「運城市關公文化學會」。該會主要職責是研究關公文化,宣傳關公精神,推進誠信建設,構建和諧社會。工作目標為關公文化進課堂,進企業,進社區。既是法人又當會長的關新剛,組織關公文化學會人員,全身心地投入到宣講工作中。 


4 關新剛會長在福建东山关帝庙祭拜.jpg

關新剛會長在福建東山關帝廟祭拜


運城市關公文化學會的起步,引起了當地領導和民眾的關註重視。2012年9月,運城第23屆關公文化旅遊節活動方案中,首次將「關公文化進課堂」納入其中,並於9月17日關公文化旅遊節開幕式當天下午,在運城市文化藝術學校舉行啟動授旗儀式和首場宣講活動。運城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市關公文化學會相關領導、新聞媒體以及該校500餘名師生參加此項活動。    

關新剛在應邀參加運城《小學生拼音報》組織的「遊關廟、學關公、做關公傳人」采風活動以及運城市鹽湖區魏風小學開展的「小神龍讀關公、訪關公、研關公、演關公, 做關公傳人」研學活動中,發揮自己教師出身的特長,採用多提問、多啟發、讓學生多思考的兒童教學辦法,使得宣講活動活潑有序,取得實效。    

2016年8月,運城市龍翔職業技術學校邀請關新剛進校園為孩子們講課。在90分鐘的課時中,關新剛從「歷史記載中的關羽、文學藝術中的關公、民間信仰中的關帝、皇家祀典中的關聖、世代推崇中的關公精神」五個方面進行了闡述,同學們感覺層次分明,收獲很大。2018年3月,運城學院河東文化研究中心邀請關新剛來校與部分師生文化交流。關新剛就關公文化的產生、發展、現狀及當代意義等方面進行了闡述,並以相互交流、一起研討、共同分享為目的,使得宣講課堂氣氛熱烈,效果明顯。同年5月,運城市城投公司邀請關新剛為幹部職工宣講關公文化。關新剛圍繞「關羽、關公與關公文化」授課主題,聯系單位實際,明確闡述了愛崗敬業是最好的愛黨愛國,提高技能是最好的回報社會。同年8月,運城市政法系統邀請關新剛為全市200餘名政法系統黨員幹部做一場關公文化輔導講座。關新剛結合政法工作實際,講到政法機關要敢於刀刃向內、刮骨療毒,堅決清除害群之馬……    

2021年9月,運城第32屆關公文化旅遊節期間,國家民政部海峽兩岸婚姻家庭服務中心在新絳縣舉辦「2021年度兩岸國學書院開班儀式」,臺辦邀約關新剛出席講課。關新剛在闡述主題的同時,特別講到了關公追隨劉備匡扶漢室,追求國家統一大業的「大一統」思想和「誌存一統」精神。講到了關公精神在全球華人中的情感認同、文化認同、民族認同以及在海峽兩岸人民心目中,所具有的巨大影響和作用。講到了臺灣人民無比虔誠地尊奉關公,膜拜關公,關公精神將會進一步凝聚海峽兩岸人民情誼,助推臺灣盡早回歸大陸。這次參會學員,大都是娘家在大陸的臺灣各界婦女精英,她們心系祖國,盼望統一。在堂課結束大合影拍照時,她們建議都用伸出的大拇指,對這次活動做出「非常滿意」的點贊手勢。


5 2019年10月,在澳门氹仔关帝庙广场關帝雕像落座仪式上,關新剛會長与澳门文化局长穆欣欣一同作为监事,主禮澳門传承關公文化协会就职宣誓.jpg

2019年10月,在澳門氹仔關帝廟廣場關帝雕像落座儀式上,關新剛會長與澳門文化局長穆欣欣一同作為監事,主禮澳門傳承關公文化協會就職宣誓


2018年1月,香港元朗。關公像落座典禮儀式千人盆菜宴會上,關新剛做了一次宣講。講到「關公,已不僅僅是山西運城的關公,關氏後人的關公,而是天下華人的關公,世界的關公,更是香港人民的關公」時,全場歡聲四起,掌聲雷動。演講結束後,香港大明集團董事長董明光先生緊緊握住關新剛的手,久久不放,連連稱贊。    

    

著書立說 讓關公故事流傳後世    

關公,雖然史書《三國誌》有記載,但記載關公不足一千字。文聖孔子著書立說,是以思想言論傳世的;而武聖關公沒有學術著作,而用自己的言行立身的。    

關公用言行立身的道德基礎與精神支柱是什麽?關公人生價值觀的基本形成和思想淵源又在哪裏?要破解這個奧妙之迷,只有靠我們走進「歷史記載中的關羽」,解讀「文學藝術中的關公」,探究「民間信仰中的關帝」,相識「皇家祀典中的關聖」。    

作為關公後人,關新剛責無旁貸地挖掘收集,整理史料,分析研判,去偽求真,著書立說。30年來,關新剛編印關公文化系列叢書《故裏關公》《經典三國》《忠諫關龍逄》《易學大師關朗》《關公與關公文化》《走進關廟訪關公》《微友話關公》《關公在河東》《巡遊祭祀拜關公》《聖裔莊•西古村關氏族譜》《關公全書•關聖氏族》《聖裔情懷》等10餘種,深受海內外讀者歡迎。    

2014年3月,運城市三晉文化研究會《關公全書》編輯組,請關新剛參加15人組成的創作團隊,並獨立承擔《關公全書•關聖氏族》編著工作。經過6年的不懈努力,內容分關羽世家、賜封蔭襲、史料述載、繁衍遷徒、祖訓家規、譜敘辨析六大章節,26萬餘字,古籍繁體豎排、手工宣紙印刷、六目線精品幀裝的6函套13卷42冊《關公全書》,由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發行。    

 

傾力推廣 讓文物遺跡活起來    

關新剛認為,作為一名關公文化推崇者,讓文物活起來,讓文化傳下去,服務政府、服務社會、服務人民,是最神聖的任務。    

2021年5月1日前,運城市政府擬在市區關王廟所在的鳳凰南路,打造一條集文化、旅遊、商貿為一體的步行盬街。盬(gǔ),古代鹽池名。盬街關王廟,為明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巡鹽禦史吳楷偕鹽商大賈重建,因而盬街文化呈現,一定是以鹽文化、關公文化和根祖文化為主題。正因如此,盬街中央設計有桃園結義、夜讀春秋、千裏走單騎、單刀赴會、水淹七軍等五組關公銅像與石景配裝的系列群雕像,以及高8米、長6米、寬3.5米關公騎馬提刀主雕像。  

關新剛受命參與此項工程的文化顧問,從工程方案修改,到市政府職能部門赴河北曲陽雕塑生產廠家定製產品、像模審核,以及盬街關公雕像落成慶典,他都全程參與,並親自主持慶典儀式。為使關公雕像逼真有神,不負眾望,關新剛還特別邀請關公雕塑專家蘇英毅一同赴河北保定廠家技術把關,專業指導。

    

一年前,運城委託北京一家公司,在運城打造大型實景光影秀《武聖長歌》,並邀請《三國演義》編劇之一李一波執筆編劇。關新剛作為運城關公文化學者代表受命參與,並有幸與李一波相聚多日,探討關公文化,討論劇本提綱。    

關公故裏河東運城,應是關公人生價值觀最初形成的地方;虞阪古鹽道、絲綢之路、萬裏茶道、茶馬古道,應是關公文化走向國際的重點途徑。為打造影視精品,關新剛還赴山東、安徽實地觀摩大型實景光影秀,親臨體驗聲光電水霧火等新科技特效感覺。目前該劇文學劇本大綱已經出爐。       

在運城市打造大型民族交響樂《關公頌》,推出《清風晉韻》直播訪談節目,都留下了這位關公後裔的智慧。    

關新剛還被邀請到重慶市九龍坡走馬古鎮關武廟落成盛典、山西平陸縣第四屆周倉文化節,湖南長沙關公文化園開園等活動,代表嘉賓致辭,受到廣泛歡迎。    

關新剛在微信圈發出了這樣一段話: 「要做關公文化,就要不求高大上,不搞假大空,不玩空拳道。」 30年來,他為人低調不張不揚,埋頭做事不圖名利,把一字一句積累而來的精神成果與大家分享。    

再過五十年,再過一百年,我們的肉身都已消失。而關公後裔關新剛留下的文字專著,卻依然在人世間廣泛流傳,依然在為傳承中華關帝文化提供著精神滋養……    

(文/朱俊奕 鐘和  圖/晉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