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臺南朝拜關公的信眾,大都知道祀典武廟,因為祀典武廟是臺灣一級古跡,還是朝廷官員祭祀關帝的地方。也許祀典武廟的光芒太耀眼,人們卻忽略了同樣耀眼卻深藏在小巷深處的古老殿堂——開基武廟。
小巷深處的臺南開基武廟
從祀典武廟大門口的小巷鑽進去,只走二三十米遠,就到了開基武廟。從字面上理解,“開基”是第一家的意思,是創始者,最老,或者最權威。
在開基武廟主委辦公室,堂主向我們介紹:臺灣四面環海,土地肥沃,自古有“美麗島”之稱。明末清初,因福建耕地狹小,滿清南下,沿海地方大亂,導致泉州、漳州兩地民眾及明末遺民相繼遷徙到臺灣。先民來臺之初,在營建家園時,屢遭天災地變和瘟疫之苦,這些天災人禍,除了靠堅韌的毅力去克服,虔誠的宗教信仰也成為心靈上的最大慰藉。此時,廟宇在臺灣各地紛紛建立。
開基武廟位於臺南中區新美街,創建於清康熙八年(西元1669年),是臺灣最早的關帝廟之一,神尊是鄭成功部將為保佑官兵福祉,從福建泉州府塗門關帝廟,也就是現在的通淮關嶽廟恭請渡海來臺。關帝來臺後,信眾在承天府西定坊港口前搭寮安座奉祀,因居港口交通樞紐,過往人群焚香膜拜眾多,香火日漸鼎盛,後來該港口就稱為關帝港。關帝港是清初臺江內海重要渡口,商業活動頻繁,進出武廟朝拜香客越來越多,香火鼎盛,開基武廟也被稱為“關帝港武廟”。關帝港商賈雲集,信眾日增,每當神明祭奠之時,朝聖信眾絡繹不絕,盛況空前,關帝應驗靈簽名傳遐邇,開基武廟前的新美街,昔日也有了“抽籤巷”之稱。
開基武廟供奉的關帝群像
現在,開基武廟正殿神龕內,供奉主神關聖帝君、關平世子、周倉爺、張仙大帝、玉靈天君等。供桌上,供奉三寶佛、觀世音菩薩、五公菩薩、福德正神等。
據《開基武廟志》記載,創建至今340多年的開基武廟,曾多次重修,所需經費幾乎都由鋪紳商家籌措。直到1976年,購買廟殿后的土地,另建新廟,舊廟留存作為歷史見證。嘉慶和光緒年間重修開基武廟碑記等許多文物,都是相當珍貴的文化遺產。
臺南開基武廟清嘉慶年間的匾額
開基武廟的楹聯匾額,文化底蘊十分深厚。正殿懸掛的清乾隆丙申年眾弟子獻匾“衡文天闕”,清嘉慶丙寅年立匾“行大道”,都顯得古韻盎然。泉州通淮關帝廟敬獻的“乾坤正氣”、馬英九先生敬獻的“義範忠盡”,也都娟秀大氣。大殿內,頌揚關帝精神的楹聯磅礴豪放:
兄弟君臣大義精忠垂宇宙;
聖神文武嚴霜烈日著倫常。
關帝神龕外的楹聯,對朝聖者的心境,也提出了要求:
入此廟當要出此廟莫混賬磕了頭去;
拜斯人便思學斯人須仔細捫著心來。
幾百年前,開基武廟所在地就是海岸碼頭,實際上是個寺廟群,有祀典武廟、大天後宮、廣安宮等。數百年滄海桑田,海岸向西推移了許多,岸邊又新建了許多民居,開基武廟也就委身於街巷了。
(詳見朱正明先生《走遍天涯訪關公》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