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關帝文化

山西運城:百家講堂開堂 王大高宏論義文化

2020-10-28

 

 世界關公文化網消息:據山西媒體報導,10月23日,由運城市委宣傳部主辦、運城市三晉文化研究會承辦的“百家講堂”舉行揭牌儀式並正式開講,近百位來自運城13個縣市區的專家學者及文化愛好者聆聽了講座。


1 王大高先生近影.JPG

王大高先生近影


 首期特邀嘉賓山西省委統戰部原常務副部長、省人大常委會人事代表工委原主任、市三晉文化研究會首席顧問王大高,為大家帶來了《關公崇拜中的“義”文化》講座,帶領大家瞭解關公文化中“義”的精髓和內核。

 王大高先生長期致力於關公“義”文化的傳播和弘揚,多次在國內多所高校開辦講座,受到聽眾的歡迎和好評。此次講座,是他近些年來對關公“義”文化深入挖掘、探究的體會和感悟。

 

關公與關公文化信仰

 講座開始,王大高首先介紹了“崇拜”二字。他說,崇拜是人類具有的一種心理狀態,崇是崇敬,拜是態度。這決定了一個人的價值取向,即向什麼人看齊、做什麼事、讓自己擁有怎樣的品質。其產生的直接效果,就是“敬”和“畏”。

 不同階級、職業、民族、區域等有不同的崇拜現象,而對於關公既“敬”又“畏”可以說是一種獨特的現象,因為唯有關公是受到不同階級、職業、區域的華人共同崇拜的。這就需要我們思考,關公精神對我們生存、發展的影響元素。而在王大高看來,這個元素就是“義”文化。

 王大高通過《三國志》《關帝志》等文獻記載和“灞橋挑袍”“千裏走單騎”等故事,以及各關帝廟關帝垂訓碑、風雨竹碑等碑刻,以豐富的圖片和史料帶領大家回顧了關公生平。他將“關公信仰與關公崇拜”歸納為四句話:“三教盡皈依,曆朝屢加封,名流競美譽,世人皆尚崇。”並對每句話作了詳細的講解。


2 运城百家讲堂开堂.jpg

運城百家講堂開堂


 他說,儒釋道三教共敬關公。關公在儒教是與孔子齊名的武聖,在佛教是伽藍菩薩,在道教是關帝聖君。歷代帝王對關公進行了加封,宋代封王,明代封帝,明清兩代皇帝還為關公及其廟宇題寫了大量的楹聯、匾額。其中,康熙題於解州關帝廟的“義炳乾坤”,可謂寫出了推崇關公的原因、歷史地位及其作用。對關公人物形象及其精神推崇的文字記載,曆朝也有許多小說和詩詞印證。

 世人崇尚、供奉關公,素有“關公廟貌遍天下,五洲無處不焚香”之說。在國內外,關帝廟是傳承關公文化的重要載體。“關公是歷史上的名將、文學藝術典型和神三者複合的偶像。”王大高說,關公崇拜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具有豐富的內涵和包容性極廣的外延,涉及政治文化、道德倫理文化、宗教文化、儒家文化、軍事文化、商業文化、民俗文化、藝術文化等。

 王大高認為,關公崇拜有著鮮明的個性特點:一是廣泛性,二是群眾性,三是包容性或複合性,四是官方性與民間性的統一,五是民族性和人類性的統一,六是歷史性與現實性的統一。“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關公信仰。”他說,關公文化不是一種地域性文化,而是一種全國性文化;不是普通的名人崇拜、英雄崇拜,而是多少年來上至皇家、下至平民百姓普遍推崇的“神”和“聖”的信仰文化;不是只具有歷史文化資源價值的單純傳統文化,而是不斷豐富和發展、正在轉化和融入當代社會,至今仍具有活力的文化。

 

3 右起:运城市委宣传部长王志峰、主讲嘉宾王大高、三晋文化研究会会长王殿民.jpg

右起:運城市委宣傳部長王志峰、主講嘉賓王大高、三晉文化研究會會長王殿民


關公文化的核心是“義”

 在王大高看來,關公崇拜現象的文化核心,正是“義”。他說,在關公所有封號中,帶“義”的就有5個,分別是義勇武安王、壯繆義勇武安王、壯繆義勇武安英濟王、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此外,康熙帝還為其禦書“義炳乾坤”匾額。

 而他也將貫穿關公一生的“義”概括為7點:仗義而誅、為義而盟、守義而戰、護義而降、奉義而辭、念義而釋、盡義而終。“在關公的經歷中,有這7個很重要的節點,都是體現關公‘大義’的,其中又有3個重要節點,是他的‘義’和其他方面的碰撞,進一步確定了關公‘大義’的地位。”他說。

 仗義而誅是關公“義”的起點,是他“義”和“生”的衝撞,最終他選擇捨生取義。護義而降是關公“義”和“名節”的衝撞,曹操大兵壓境,張遼來勸降,他舍去了自己名節,只為保護哥哥的兩個夫人、尋找哥哥,成全了大義。這是關公“大義”達到了很高境界才體現出來的。念義而釋很有爭議,但最能體現關公的“大義”。在部署時,關公立下軍令狀要捉拿曹操,但最後還是“義”的理念主宰他放走了曹操。這是他寧可丟掉自己的性命,也要履行信義的實踐。

 關公的“義”內涵豐富,既有忠義、仁義,也有俠義和信義,從而讓他在歷史上同時受到官方和民間的讚揚。

 王大高對儒家文化中“義”的三重境界作瞭解釋:一是建立在正當、合宜之上的君子的品德修養,二是完美人格的標準,三是從一般規範和標準引申出的政治、倫理、道德準則。這也說明關公的“義”是儒家文化的生動實踐,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

 

關公文化具有現代價值

 瞭解了關公“義”文化的脈絡,就更能挖掘出“義”文化的現代價值。王大高認為,弘揚“義”文化有利於振奮民族精神。

 “從歷史的角度審視,關公崇拜中的‘義’文化同整個中國傳統文化一樣,是倫理型文化。倫理道德是其核心內容。”他說。

 也因此,弘揚“義”文化還有利於構建和諧社會。在他看來,“義”有3個層面,即情義、忠義、仁義。“‘情義’圈子小,但重情才能重義。這裏麵包括父母、夫妻、父子、父女等之間的‘義’。‘忠義’包括同事、領導、老師、上下級等,是由忠誠產生的‘義’。‘仁義’包括認識的人、不認識的人、弱勢群體,再擴大到天地間、大自然等,所產生的仁愛之心。”他說,情義是基礎,只有穩固的情義,才能成為忠義之士,繼而才能追求最高境界,就是仁義。這也正是關公所擁有的。

 關公“義”文化具有一種凝聚力,它是中華民族認同感的基礎之一。因此,弘揚關公文化有利於凝聚海內外華人對祖國的向心力。

 王大高認為,關公“義”文化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具有經濟倫理價值,市場經濟需要倫理維護和道德支撐。早在1996年,他就寫過一篇《關公文化與現代經濟》的文章,來表明研究關公文化對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價值,闡述了誠信和恪守信義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講座中,他還舉例,晉商有著幾百年的歷史,也是因為誠信使然。

 最後,他列舉了兩副對聯:“拜斯人、學斯人,莫糊塗磕了頭去;入此廟、出此廟,當仔細捫著心來”“詭詐奸刁到廟傾誠何益;公平正直入門不拜無妨”,希望大家共勉。

 短短一個半小時的時間,王大高先生旁徵博引,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使現場觀眾進一步瞭解了關公“大義”的深刻內涵,贏得現場觀眾的陣陣掌聲。(文:王捷 圖:晉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