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中國大陸進入全面建設時期。國家領導人胡耀邦十分重視中華文化復興,全國許多名勝古跡得到重修重建。
當時,我在當陽縣委統戰部工作。城西的關帝古陵,是我常去的地方。那裏有我兒時的朦朧崇拜,有我兒時的精神寄託。
上世紀八十年代修復的當陽關陵山門
1983年春天,我發現,關陵山門正在搭架維修,中軸線盡頭的關帝古陵已經整修如舊。古陵高7米,周長68米,墓頂古木參天,綠陰蔽日,肅穆莊重。在第一時間,我拍攝了一組當陽關帝古陵修復的圖片,包括全景、近景、特寫,發往了中國新聞社。中新社很看重這組圖片,向世界眾多國家發出通稿,各國媒體紛紛轉載。
港澳臺海外媒體的關注,讓我對關帝文化更加看重。
關帝古陵坐落在當陽城西五裏處。陵廟坐西朝東,面臨沮水,與景山遙遙相望。宋代以前,關帝古墓只是一座林木掩隱的土丘,南宋十五年(1188年),襄陽太守王銖在墓前建祭亭。明成化三年(1467年),當陽知縣黃恕在陵前建廟祭祀,現在的建築群體落成於明嘉靖十五年,占地45000平方米。經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修復,這片紅牆黃瓦更加金碧輝煌。
湖北當陽關陵大殿供奉的關帝
陵園山門為神道碑亭,亭內豎立一通清道光十年大碑,正面鐫刻二十四字:
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漢前將軍漢壽亭侯墓道
用現在通俗的話說,這是中央政府對關老爺的任命書。
過碑亭,沿中軸線排列著石坊、華表、三圓門、馬殿、拜殿、大殿、寢殿、關帝古陵。大殿內,塑有關帝金身,關平、周倉侍立兩側。九十年代初,我帶著臺灣桃園市統天宮潘阿來先生赴關陵謁祖進香,阿來先生及同行的朋友捐資10餘萬元,在寢殿內重塑關公銅像一尊。銅像的設計者,就是我的美術老師薑耀南,他當時擔任當陽關陵文管所所長。
每年清明時節,當陽內外的關氏宗親都會聚集在關陵掃墓;每年9月下旬,當陽關陵又舉行盛大廟會。這時,長阪坡上下,關陵廟內外人山人海,玩龍燈、耍獅子、踩高翹、抬轎子、唱關公戲、上關公香,應有盡有,關帝文化和荊楚巴蜀文化在這裏碰撞交融,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海內外嘉賓。
關陵大殿後院樹枝上,如今已掛滿祈願彩條
隨著當陽城的發展,一條關陵大道,把關帝古陵和當陽古城連在一起,幾公里長的關陵大道兩側,仿古建築一幢幢崛起,成為三國迷們憑弔駐足之地。
更可喜的是,2013年春天,“天下關公文化旅遊城”在長阪坡上隆隆冒出地平線。1650畝的建設工地,位於舉世傳聞的三國古戰場長阪坡上,與關公顯聖的玉泉山遙遙相望;山坡下,就是舉世矚目的關帝古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