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關帝文化

越南華僑美女李瑩蔚為關公落淚

2009-10-21


1790 年前的臘月,有一顆巨星在天邊隕落,這是一件“驚天地,泣鬼神”的事件,巨星的隕落令許許多多的人為之哀歎,整個地球仿佛突然停止旋轉,向這位千古偉人致上最哀痛的追悼!這位千古偉人就是我們尊敬的關公。
   事隔1700多年的我,從小未嘗為看任何一部戲劇或小說而流淚,但當我第一次看由中國中央電視臺製作的《三國演義》之“關公敗走麥城”那段,我突然熱淚盈眶,這是第一個令我感動得掉下眼淚的故事!看到關公的眾將士們誓死跟隨他奮戰到底,再艱危也在所不辭,我深深為他們的忠心耿耿激動不已,明知本身性命朝不保夕,仍一心效忠關公,大家均感激多年來關公對他們的照顧,加上一向對關公才德的崇拜,故寧死也不願離開;尤其當關公要留王甫與周倉將軍守麥城,自己親自領兵繼續前往時,王甫周倉依依不捨,懇求關公帶他們同去,關公重傷在身,勢孤力寡,他們放心不下,離別之情充滿傷感!冬雪不停地下著,天氣冷得刺骨,讓整個慘別之景增添悲戚之感,多年來一起出生入死,共赴戰場,今天就要分開,不知會面之期,“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但如今,他們的心已被傷得透了,唉!但歎“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矣。
   關公歿後,最痛不欲生的莫過於他的兩位結義兄弟劉備與張飛。自從桃園結義以來,三人同心協力,斬荊棘,暴霜露,為匡扶漢室立下了赫赫戰功,他們之間的感情比“管鮑”,“羊左”的感情更深,有福曾共用,有難亦共當,劉關張三兄弟的真摯情誼是中國五千年歷史以來無與倫比的,如今三已缺一,關公犧牲之訊來得實在太突然,且又是被人加害,身首異處,怎不叫人傷心欲絕?當年桃園義結兄弟時,三人曾立下誓言“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如今關公已去,劉備與張飛也隨著他的犧牲而“心死”,而崩潰,三兄弟不能在一起策劃軍事,共圖大業,同甘共苦了,外人見之,後人讀之,無不感歎,悲憐,何況是劉張呢?我想:單憑“傷心”二字不足以形容他們的心情。
   劉備,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等是蜀漢的主力,是複漢事業的支柱,是最佳拍檔,雖地位有君臣之分,但感情卻如兄弟,其中趙雲與關公更是老友兼摯友,關公的離去,對趙子龍來說是無比的打擊,內心是如何的難過不言而喻。而諸葛亮呢?他又何等的悲傷,諸葛軍師一向仰慕關公文通武略,才德兼備,尤其自華容道關公義釋曹操,為報曹操當年之恩,寧受軍令狀嚴格的處分也不忍殺他,反而還釋放了孟德等人,這時諸葛亮對關公更倍增敬佩,關公與諸葛亮志同道合,曾一同留守荊州數年,二人感情更日益增進,關公既是諸葛亮的得力助手,也是他的親密戰友,諸葛亮曾稱他“超群絕倫”,可見諸葛亮十分賞識他,關公此一歿,諸葛丞相心如刀割,哀愁至極,然,如今有些人竟誣衊諸葛亮當時借刀殺關公,故意延遲援兵的日期或甚至不派援兵,我認為這種說法太不切實際。
   還有關公的家眷當然是傷心得不得了,關公的子女頓時失去了父愛,失去了往日溫馨的家庭,換來的是心中無限的痛苦,以及懷著與敵人不共戴天的仇恨,其悲痛真無法承受,令聞者傷心,見者流淚;孫權,呂蒙,陸遜等人暗算陷害忠良,此行為確實令人髮指。
   關公的壯烈犧牲,除了他的親人,兄弟,朋友為他痛哭流涕外,還有成千上萬的百姓為他的就義感到痛惜,以及許許多多的後人為他的就義而遺憾;為關公的犧牲悲傷的百姓,不僅是蜀漢的百姓,還有北魏,東吳的民眾;關公一向以“仁愛”作為待人的準則,他的仁慈並非刻意裝出來的,是發自內心,“赤面秉赤心騎赤兔追風,馳騁時不忘赤帝;青燈觀青史仗青龍偃月,隱微處不愧青天”,黎庶百姓無不愛戴他,關公在人民百姓的心目中早已占了無可取代的地位,自從關公壯烈歸天后,民間便開始供奉他,很多人把關公畫像掛在家中,以祈求闔家平安,無災無禍。
   如今,每每憶起關公走麥城的事蹟,我總是感慨萬分,滿懷遺憾,其中更不乏對陷害他的小人的憎恨;我認為:關公,諸葛亮和劉備,是三國的核心人物,關公更是第一主角,《三國演義》到了“走麥城”那一回,即關公悲壯犧牲後,我覺得故事已開始邁入末段,因為沒了他,整個故事似乎無再有什麼精彩的情節,而當看完《諸葛亮病死五丈原》這回,整部《三國演義》就像是結束了。
   若干人認為:把荊州托予關公掌管是蜀國的失策,我完全不同意。此說法簡直是貶低了關公的才能以及諸葛亮的眼光。諸葛亮深思熟慮,謹慎行事,重用人才,眼光獨到,有“天下軍師諸葛亮”之稱,若關公非荊州都督一職的最佳人選,孔明又怎會把這重任委託給他?如果有人強硬辯駁“此乃劉備之意,劉備感情用事”,我更不以此話為然,其一,劉備只是重情之人,而非感情用事,兩者截然不同,況劉備是仁義之君,大公無私,豈會偏私呢?另一方面,孔明為人率直,一心為蜀漢著想,在國事上,劉備一旦忽略小節,孔明即當提醒之,換句話說,如果關公非最佳人選,那麼即使劉備力薦也沒用,孔明也不會贊成,由此可證明:掌管荊州一職,關公絕對當之無愧,是眾望所歸。至於後來失守一事,不可怪咎于關公,實際上是孫權不守諾言,私自與曹操聯盟,陸遜,呂蒙以奸詐,卑鄙的手段暗害關公,實在可恥!然,事情已成歷史,我們只得歎天意弄人,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也。
   無人能預知將來的社會發展到何等程度,但我十分的肯定:傳統美德是永不可滅的,社會一旦喪失了道德,就會變得世風日下,整個世界一片混濁,漆黑無光明。我們在關公身上找到了各種傳統美德的結合,以及五常八德的具備,學習關公文化是修養品德的良策,現代有的人對關公的為人作出不切實際的評論,但事實上,關公的品德早在他的時代就得到了很好的確認,封王封帝稱聖人,受萬民景仰,推崇,這些都是歷代給予關公品德無可否認的證明,人們對他的稱讚,歌頌是正確的;關公的“忠,孝,仁,義,禮,智,信,勇”是千真萬確;有人說:“關公的思想只符合當時封建社會的統治者。”但,試問如果真的如此,那麼為何平民百姓,勞動階級的人們也一樣的尊崇他呢?況且現在封建制度已沒有了,仍然有很多人敬仰他,不僅中國人,連世界各地的人也都很崇敬他,關公的地位,人品,才能已得到世界的認可,成為了“超時代,超宗教,超民族,超國家”的聖人,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關公的“忠義仁勇誠信”是任何一個時代,任何一個世紀,任何一個年代,以及任何一個國家都用得著的,都是必要的。問題在於自己懂得去運用,實踐與否?
   關公雖然在1790年前已經離開了人間,但他的精神是永垂不朽的,關公永遠活在每個敬仰他的人的心中;最後,值紀念關公就義1790年(西元219年農曆臘月初七——西元2009年農曆臘月初七),在此讓我們向這位偉人致上最誠心的追念,讓我們重溫關西曆史,重溫傳統美德,學習關公文化,自己修養好的品德,再將其弘揚四方。
   為紀念當年關公走麥城的悲壯就義,我作了一首詩,詩句如下:
   前不降魏後藐吳,忠義長存只為蜀;
   麥城當年最悲壯,英昭日月垂千古。 
   (李瑩蔚 二〇〇九年九月二十六日于越南)

 

作者簡介
   李瑩蔚,英文名Ly Vinh Hue ,1990年12月8日出身于越南胡志明市,現為越南華僑,就讀於胡志明市國立大學所屬人文與社會科學大學中國語文系二年級。
   李瑩蔚自小喜愛中國歷史文化,尤其是三國歷史,特別是中華關公文化,十分崇拜關公“忠義仁勇誠信”,敬仰他的文武雙全,智勇兼備。

 


1.jpg

李瑩蔚在越南胡志明市


2.jpg

作者李瑩蔚近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