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關公文化網按:中華武聖關公誕辰1850周年之際,特選登世界關公文化促進會常務理事、遼寧著名畫家劉藝先生的文稿,以饗各位熱心讀者。
關公以叱吒風雲的神姿永遠留在人們的記憶中,以義薄雲天的魅力讓世人讚頌。在近兩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關公忠義仁勇的精神一直是我們炎黃子孫繼承的道統 。唐朝禮部尚書虞世南稱讚關公是“利不動,爵不縶。威不屈,害不折。心耿耿,義烈烈。偉丈夫,真豪傑。綱常備,古今絕。”可謂恰如其分。
一、關公所具有的超人之勇
關公從起事涿郡,征戰于徐、兗,奔走于冀、豫,立功于江、淮,戰役于荊、楚,可謂神威赫赫,其勇猛實力是先決條件。
在以冷兵器為主要作戰手段的時代,衡量、評價一員大將主要有兩個標準:一是本人的勇武素質:二是領兵打仗的能力。東漢末年,曹操、孫權、劉備三方及相關諸侯中,一流上將有幾十人,但被用“虎”形容的為數不多,稱“虎”就是非一般的勇猛。
呂布、孫堅、許褚、于禁、呂蒙都被稱為“虎”。稱關公、張飛為熊虎。例如《三國志•吳書•周瑜傳》載:“瑜上疏曰: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除稱為“虎臣”外,關、張二人還被當時魏、吳兩方稱為“萬人敵”。
本文作者刘艺为荆州关羽祠设计制作的刘关张桃园结义群雕
魏名臣及重要謀士程昱說:“劉備有英名,關羽、張飛皆萬人敵也。”無論是從評價次數還是評價的高度,關公都是曹操、孫權各方公認的名將。如果單從評價來判斷,關張的評價要超過呂布。之所以虎牢關三英戰呂布,乃是突出劉關張三兄弟同仇敵愾、共赴沙場、生死相隨的精神。同時也是為儘快拿下呂布,取得勝利。呂布之所以僥倖逃脫,實在是占了赤兔馬的便宜。他之所以還能與劉關張戰上幾個回合,也是正常的,畢竟呂布也是名將。所謂“熊虎”,即獸中之王,力大無窮。所謂萬人之敵,概能敵萬人,這些雖有誇張色彩,實是用來表達心中的畏懼和出人超眾的體能武藝。雖然《三國演義》稱呂布英勇為第一,在《三國志平話》中卻言張飛打敗呂布,推張飛為勇武超凡,而張飛卻亞于關公。
三國專家盛巽昌認為:“據《三國志》三國英雄武藝最高強者,應首推關羽、張飛。”從各種史書、史料評價亦可知,“萬人敵”的稱號,名震敵國,與他們同時代的其他勇將都是沒有的。
漢代以後稱讚將領勇武,都用關、張來比喻。例如《晉書•劉遐傳》稱西晉劉遐每臨戰陣,“率壯士陷陣摧鋒,冀方比之張飛、關羽”。因此,清人趙冀《廿二史劄記》卷七《關張之勇》稱:可見二公之名,不惟同時之人望而畏之,身後數百年,亦無人不震而驚之。威聲所垂,至今不朽,天生神勇,固不虛也。
剔除各種傳說,僅史書記載中,表明關公勇武最有說服力的有三個典型細節:
一是斬顏良。顏良為袁紹名將,勇冠紹軍。《三國志•蜀書•關羽傳》載,關公“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擋者,遂解白馬之圍”。從關公斬顏良可以看出關公在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勇武風采。
二是水淹於禁七軍。曹仁在樊城被關公包圍,曹操派于禁、龐德等七軍于樊城城北駐紮,援助曹仁,關公以名將睿智和超凡膽識,與之抗衡,並巧妙利用漢水,指揮騎、步、水軍大兵團作戰,一戰擒獲三萬曹軍,使稱為虎威將軍的于禁投降,可謂降龍伏虎;稱為立義將軍的龐德被殺,可謂立義;稱為假節、征南將軍的曹仁龜縮于樊城內,可謂敗北。在關公得勝巨大政治波衝擊下,曹操所置荊州刺史胡修、南鄉太守傅方投降。曹仁、于禁、龐德均為曹操一流戰將,驍勇無比,在關公面前都成了敗軍之將。元胡琦對此高度評價,關公“鳴鼓則曹仁喪膽,揚旗則呂常束手。遂降于禁、誅龐德、擄傅方、執胡修。於是威震中原,莫不回應。
三是刮骨療毒。《三國志•蜀書•關羽傳》記載,關公曾經被箭射中,穿透其左臂,後來箭傷處雖然癒合,但每到陰雨天氣,骨常疼痛。醫者說,箭頭有毒,毒素滲入了骨頭裏,應該割開左臂上的傷口,刮去骨頭上的毒素,然後這個病痛才會消除。關公便伸出胳膊,讓醫者剖肉刮骨。當時關公正請一些將領相對飲食,一邊吃喝,手臂上的鮮血一邊流淌,接血的盤子都裝滿了。而關公仍然割肉取酒,像平常一樣說笑自然。明祝枝山稱“刺人於萬眾之中,割臂於談笑之傾,則其絕勇天授,不假言矣!”這充分表現出關公超乎凡人的毅力雄風。
關公威名為三國各方所共識。東吳軍隊統帥陸遜把關公比作曹操、劉備同重量級人物。明萬曆著名學者胡應麟發表感慨說:“漢之末,曹操所憚者,備也,不在權也;權所憚者,關羽也,不在操也。”就連《三國志•吳書•吳主傳》也公然寫明“權內憚羽,外欲以為己功,箋與曹公,乞以討羽自效。”這些都充分表明關公在晚年的馭軍水準和勇武神姿引發的強烈震撼。
二、義薄雲天的非凡氣概
人之有忠義,猶天地之有元氣。作為社會,忠正之氣樹,社會則和諧;作為人,忠義之氣樹,則百毒不侵,萬古不磨,無愧於天地之間。表現在關公身上的忠義大體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君臣之義,對劉備忠無二心
劉備與關公的關係,既有兄弟情手足義,但本質上是君臣之義。無論戰事多麼慘烈,前景多麼暗淡,生活多麼困苦,關公對劉備始終追隨。元同恕在《關侯廟記》中稱關公“操百誘而不動,事備千險而不移。”元胡琦在《漢壽亭侯論辯》中稱讚:“甯辭千金之賞,而不肯做背劉之事。”如果說劉、關、張結盟中,劉備有特殊身份、背景、手段,還不如說關公、張飛二人品德高尚。
最典型最具說服力的是假投降曹操,拜書封金辭曹操一段歷史,被幾千年來人們傳為佳話。曹操為籠絡關公,傳說三天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在生活上對關公的優厚禮遇遠遠超過劉備。最終關公還是棄曹而去,投奔故主,“橫刀拜書去曹公”,顯示了“千古凜凜國士風。”曹操不但不加害,反而稱讚說:“事君不忘其本,天下義士也。”能讓敵人肯定才是社會和歷史肯定的。
關公降曹表現為大智大勇:其一、關公降曹是為保護二位嫂夫人,這是大義的一種表現。寧可自己以身涉險,保護兩位嫂夫人的職責不能丟失,是關公盡劉備之忠、行自己之義的風範。其二、表現為生死不懼。到曹操營壘,還敢談與劉備“誓以共死”,還敢談“終不留”,這些都要冒巨大生命危險。之所以曹操沒殺關公,是關公智謀高曹一籌,與其周旋。從關公給曹操的幾封信也可看出,關公用心良苦。關公在給張飛信中,一語破的,“操之詭計百端,非羽智縛,安有今日?”主要是穩住了曹操,完成了保護二位嫂夫人的使命。
元詩人宋元高度讚揚關公為:“一面荊州赤手擎,當時華夏震威名。平生不背劉玄德,獨有曹公察此情。”
關公義的核心是心懷天下、知恩補報。感念劉備對他的知遇深情,為救蒼生於水火,因此才誓以共死。
曹操對關公也有知遇之恩,在剿滅呂布,拜關公中郎將。攻克下邳,擒關公後,拜為偏將軍。斬殺顏良侯拜為漢壽亭侯。即便曹操再有恩于關公,關公也不會跟隨他,主要是沒有共同的價值取向。曹操追求的是淩駕於朝廷之上,選擇時機取而代之。關公追求的是匡輔漢室。劉備集團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特殊的集團,關鍵是這批人人格高尚,以天下為己任,以蒼生為念,有共同的價值取向。為追求的目標,可以憂國忘家,可以血灑疆場,可以視金錢為無物。這批人的“英雄”、“萬人敵”、“天下奇才”等評論大都出自政治對手們之口,因此經得起歷史的檢驗。
劉備作為這個集團的領軍人物,身體力行,率先垂範。史料中稱讚劉備人格偉大之處比比皆是。無論是上層,還是百姓,無論是政治對手,還是盟友,眾口一詞。曹操稱劉備為“英雄”,而且認為天下只有兩個英雄,一個是劉備,一個是自己。大儒孔融稱劉備“憂國忘家者”,袁紹稱劉備“弘雅有信義”,周瑜稱劉備“天下梟雄”。劉備顛沛幾十年,一生中敗陣屢屢,幾次丟棄妻子、女兒。為給關公報仇,不惜舉傾國之力。在臨終前,教導諸皇子“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以服人”。這也從側面反映出關公慧眼識君。
坦蕩磊落,心皦日月。
關公心地善良,殺人出奔和最後被殺都由善良引發。關公亡命奔涿郡,斬殺豪強是因為惡霸強搶少女,出於義憤而打抱不平。大有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俠義風範。關公不是因為個人恩怨,維護的是人間正義。敢於冒死罪去救人、報仇,可見青少年時關公便有強烈的正義感和社會責任感。
最具有代表意義的是關公處理孫權關係時,在陸遜吹捧下,仍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他給陸遜的信中,對兩邊利益關係分析透徹,對仇視共同敵人給以鼓勵肯定,又指出呂蒙西窺的錯誤,同時說“老夫之言誠如皦日”,表明關公偉大的人格力量。就連與關公為敵的呂蒙也不得不承認關公的優秀品德,“其人長而好學,梗亮有雄氣”。這表達和肯定的是關公所具備的光明磊落的英雄之氣和豪傑之膽略。
三、不為利祿所動的崇高風範
曹操為實現籠絡收買關公,實施了一系列手段。其一,在政治上誘以官,有三次。其中第三次在白馬坡斬顏良,曹操表關公為漢壽亭侯。其二,惑以祿。關公初投曹操時,曹操“禮之甚厚”。關公斬顏良後,“重加賞賜”。但關公不為名所累,不為利所惑。
《關公文化大透視》一書總結中華民族十大傳統美德很有見地,包括:仁愛孝悌,謙和好禮,誠信知報,精忠愛國,克己奉公,修己慎獨,見利思義,勤儉廉政,篤實寬厚,勇毅力行。關公所言所行,體現和豐富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文化傳承。
這就是偉大的關公!(參考田福生著《關羽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