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体版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關帝文化

天山之一:關帝大廟屹立天山之巔

2012-10-03

世界關公文化網按:天山,橫亙於中國大西北的新疆境內,莽莽蒼蒼五千里,雪峰高聳,大氣磅礴。天山南北的廣袤土地上,繁衍生活著維吾爾族、漢族、回族、錫伯族等勤勞善良的人民,且傳承著源遠流長的中華關帝文化。
   中國攝影家、世界關公文化促進會副會長朱正明不辭辛勞,遠赴新疆天山各地,尋訪拍攝天山關帝文化風情。現陸續發表,敬請海內外鍾情關帝文化的各界朋友分享。

 


天山脚下的古烽火台,传递着丝绸古道的汉唐遗风


关帝庙,就坐落在这片雪峰纯净的东天山之巅


新疆天山关帝庙.


风雪中的天山关帝庙匾额


天山关帝庙大殿


守护天山关帝庙的杨师傅笑容满面


回望天山之巅,天山松簇拥守护着关帝殿堂


飛機在哈密緩緩降落,我看到,哈密市區北部數公里外,就是奔騰於戈壁沙漠之間的東天山。哈密,是新疆東部的重要城市。
   到哈密的前夜,天山紛紛揚揚落了一場大雪,生來厚重靈秀的天山,在天地間閃爍著聖潔的光芒。天山關帝廟,就坐落在哈密天山之巔。
   總想馬上見到天山之巔的關老爺!顧不上休息,我乘坐哈密市委的阿克爾師傅駕駛的“大眾”,從哈密向北,穿過一片戈壁沙漠,循著陡峭曲折的山路,行駛近70公里,來到海拔2800多米的天山之巔。陪同上山的是哈密市委吳江主任。
在天山之巔,遠遠望見了關帝廟。在雪峰挺拔的山巔緩坡,關帝廟靜臥於雪山的懷抱之中,純真、空靈,幽靜!  
   據哈密文化部門的朋友介紹,天山廟始建于唐貞觀十四年,由商人集資修建,廟殿初建時供奉哪位尊神,已無從考證。北宋時期,宋徽宗封關公為王,途經哈密天山的商旅和天山百姓集資重修天山廟,供奉關公,稱“天山關王廟”,自此香火數百年長盛不衰,成為絲綢之路上著名的朝聖之地。天山關帝廟歷經戰火,到解放初,只留下殘垣斷壁。本世紀初,哈密市政府投資重建,成為如今規模。
   我們登上天山廟山門,見山門紅柱一幅楹聯:赤面秉赤心騎赤兔追風馳驅時無忘赤帝,青燈觀青史仗青龍偃月隱微處不愧青天。在數千米的天山之巔,有如此頌揚關公的精神的楹聯,令人倍感親切!
   天山廟現存建築有石獅、山門、鐘鼓樓、廂房、大殿,廟殿結構很像北京的四合院。大殿神龕正中端坐關老爺,關平周倉侍立兩側。大殿兩側楹聯曰:“赫濯震天山,通萬里車書,何處是歸營嶽壘?”“陰靈森秘殿,飽千秋冰雪,此中有漢石唐碑。” 這是著名地理學家徐松所題楹聯,是天山廟歷史地位及其特色的生動寫照。兩側牆壁上,彩繪數幅關公故事圖,雖不是出於名家之手,卻透出天山民間畫師的樸實虔誠。兩側廂房,供奉著觀音娘娘和彌勒佛,而山門前的甬道正中,又有道家的圖騰。看得出,這裏是儒佛道三教合一的殿堂。我想,在這數千米高的山巔,翻越天山的善男信女門,無論是哪家大德,都能在這裏找到心靈的慰藉,真好!
   守廟的楊師傅,來自甘肅的絲綢古道,每天辛勤地給大神們敬茶上香,清掃殿堂,接待來客。楊師傅告訴我,前天眼見就要下雪了,擔心大雪封山,正準備下山回家過冬,明年5月再上山。但總覺得有重要香客到,就沒有下山。哈哈,真懸!如果楊師傅真的下山,我這數千里迢迢登上天山之巔,看到的卻是一把大鎖,豈不悔哉?滿面春風的楊師傅還領著我們看了大殿兩旁珍貴的唐碑和清朝石刻。
   我們在大殿上香朝拜,殿堂外又飄起了雪花,一陣緊似一陣,最後成了一場大風雪。擔心大雪封山,我們趕緊驅車向下。車行山腰,我依依不捨地回望天山之巔,驚奇地發現,剛才還是風雪漫天的山頂,現在卻陽光燦燦,天山關帝廟傲然挺立於山巔,在偉岸的天山松們的簇擁中,神聖傲立,向世人傳頌著關聖帝君的“忠義仁勇誠信”精神。
   哈密自古就是絲綢之路必經之地。開拓于漢唐的絲綢古道,要翻越東天山,天山廟是必經的咽喉要地。漢代名將班超從這裏穿越,征戰匈奴而立下顯赫戰功;唐代名將姜行本從這裏翻越天山,在天山廟製作攻城器械,出擊高昌,大獲全勝。新疆五千里天山山脈,建於山之巔的廟宇僅此一座,因此,這裏有“天山第一廟”的美稱。
   在天山關帝廟,我給楊師傅留下了《世界關帝文化》大型畫冊、西藏關公唐卡、世界關公文化促進會製作的關帝金卡、世界關帝聖像等,並向楊師傅講述了山外各地的關公文化節慶盛況。(待續)

又讯:中国新闻社、新华社、人民网、中国网、中国青年、21CN、东方早报、重庆晨报、黑龙江新闻、吉林新闻、辽宁新闻、北京、上海、河南、湖北、江苏、广东、新疆、搜狐、百度、新浪、网易、香港凤凰卫视等数十家媒体转发了新疆天山关帝文化的通讯,题为《关帝研究专家朱正明新疆天山访关公》,顺致深深的感谢!